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 主页 /
- 宣传文体 /
- 宣传文体
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一场车祸,就造成他们的终身肢体残缺,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不便。
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
“我女儿现在爱说话了,还经常帮我做些简单家务。她能有这样的改变,我们很高兴,谢谢你的帮助!”日前,拉着上门走访的社区助残志愿者的手,东海县牛山街道办事处居民刘先生感激地说道。
在灌云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有228名残疾儿童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今年,灌云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由根据省市的统一工作安排,新增7至11岁残疾儿童进行巩固性康复训练,届时将有300名以上残疾儿童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许多残疾儿童从不能坐、不能站、不能走、不能说,到能说会笑,独立行走,实现了“康复一人、幸福一家”的工作目标。
走进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残疾、智障,乃人生缺憾,但是,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基本生活权益,都应分享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发展成果。“残疾人容易被遗忘、被忽略,生活很孤独,可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交朋友的渴望,有干工作的热情,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梦想。”市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今,扶残助残、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东海县永华服装实业有限公司整烫车间,残疾人整烫工正在忙碌着。近年来,东海县加大残疾人培训就业力度的同时,还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全县有1000多位残疾人靠技能就业。在赣榆城区翰林公寓,有一家盲人中医推拿针灸门诊,刘世亮就是这里的按摩师,他告诉笔者,虽然双目失明,但在18岁那年,正是在区残联的引导下,他才有机会去市里盲人按摩学校学习,“一定要让世人看到我的存在,一定要证明我的价值”,刘世亮对自己许下诺言。
始建于1978年的市特殊教育中心,有17个盲聋教学班,是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及康复培训和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的老师说,每当接到孩子打来的报喜电话,都会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收获着感动。“我们觉得,我们从事的是一项光荣、伟大的事业。”看到这里的小朋友已经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正常小朋友一样唱歌跳舞,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笔者从市残联获悉,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加重视做好残疾人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在工作中,我市突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积极推进专项惠残项目,将资源优先用于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惠残服务标准,扩大惠残覆盖面;着力抓好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关心关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并纳入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使广大残疾人残有所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少点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