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残疾人之家”已为1200余名残疾人提供服务

  • 主页 /
  • 托养服务 /
  • 托养服务

我市“残疾人之家”已为1200余名残疾人提供服务

来源: 作者:
  为了更好地推动基层残疾人服务规范化,为残疾人家庭释放劳动力、减轻负担,我市坚持“依托基层、重在整合、务求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统一标准,严格规范,积极开展“残疾人之家”建设,打造“30分钟服务圈”。2016年以来,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残疾人之家”139个,累计为12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就近就便的常态化基本服务,不断提高广大残疾人生活质量。

一是在整体规划上突出分层分类。2018上半年,我们在在全市选取了18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之家”进行示范点创建,通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指导,形成纵横互通、上下联动、共建共推的形势,18个示范点如期通过验收,全部实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并实现常态化运营,为全市“残疾人之家”整体推进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在示范点建设基础上,市残联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结合连云港实际、体现地方特色的《连云港市残疾人之家建设三年规划根据建设类别,将残疾人之家分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型、完全独立型乡镇、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型乡镇、完全独立型村(社区)和资源共享型村(社区)五大类,根据各个类别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残疾人之家”建设、管理、运行的各项任务及标准,引导“残疾人之家”向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要求和专业化服务迈进。

二是在功能设置上突出继承创新。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大而全,合理设置了日间照料室、辅助性就业室、康复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学习培训室、志愿者服务室、辅具服务室、送教上门室、盲人按摩室、服务窗口等开展综合性服务;村(社区)“残疾人之家”小而精,合理设置了康复训练、文体娱乐等个性化服务。为提升服务整体水平,在硬件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做到统一配备、统一规章、统一档案。同时建立了活动督查制度,定期检查残疾人之家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制定落实措施。整理了残疾人之家功能制度汇编,为残疾人之家标准化建设可借鉴的样本。

三是在服务实效上突出区域特色。在“残疾人之家”的创建过程中,进一步整合阵地资源,拓展服务深度,添置更新训练器材,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娱乐活动、志愿者等服务。同时引进“四叶草”、“爱福得”等社会组织,邀请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共同开展助残服务项目,帮助残疾人实现生活处理、创造价值、融入社会 ,使“残疾人之家”焕发了新生机、新活力,通过与社会力量有机融合、优势互补,为运行常态长效提供了保障。 目前,全市 “残疾人之家”共为12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各类综合服务,各地根据各自地方特色,积极探索辅助性就业调配中心建设,开展了包装、渔具、手工皂、服装缝纫等20余项辅助性就业项目,为800余名残疾人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真正把“残疾人之家”建成以肢体训练康复残疾人、以辅助性就业吸引残疾人、以生活能力提高改变残疾人、以文体活动娱乐残疾人、以贴心效率服务残疾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