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特殊儿童营造有利沟通的情境

  • 主页 /
  • 康复服务 /
  • 康复服务

如何为特殊儿童营造有利沟通的情境

来源:康复处 作者:康复处

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听到家长问“我们家孩子能发音了,为啥在家里不愿意说话啊?”我们应知道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让孩子知道透过语言他可以指挥、掌握一些事,进而建立自信。换言之,孩子语言的学习不是等到学会才用,而是因为有需要用才想学,让孩子及早体会沟通带来的成就感,就会诱发他学习语言的动机,因此创造沟通情境是很重要的,以下将介绍一些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兴趣引诱

利用孩子喜欢的食物、玩具或活动,故意在他们面前展示,但不直接给予,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比如,在孩子面前假装吃得很香的食物,或玩得很开心的玩具,鼓励孩子说出“要”或“吃”。

二、突然中止

在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或享受的时刻,如喂食、洗澡或听音乐时,故意中止,创造孩子需要表达需求的机会。这有助于孩子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

三、激起好奇

通过让孩子接触新奇或有趣的物品,如湿湿粘粘的东西、不常见的积木或发声玩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求。

四、制造干扰与忘记

在游戏场或日常生活中,设置需要孩子表达才能通过的关卡,或故意忘记提供孩子需要的东西,如汤匙、剪刀等,促使孩子主动沟通。

五、故意装傻与吊胃口

在与孩子互动时,故意误解孩子的肢体语言,或只给孩子部分想要的东西,引导孩子用更明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同时,玩拼图、积木时,一次只给一片,让孩子多次表达。

六、寻求协助与创造规律

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如请家长帮忙上发条、打开食物包装等。同时,创造一些固定的互动模式,如每次滚球前都说“给我”,等待孩子模仿或回应。

七、搭建桥梁与创造互动

让孩子在家庭中扮演传递信息的角色,如请爸爸开车、问晚餐想吃什么等。同时,鼓励孩子与朋友一起玩或轮流使用玩具,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八、建立因果关系

通过简单的游戏,如搔痒游戏或躲猫猫,让孩子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强他们的预期性反应和沟通能力。

注意事项

在运用这些技巧时,家长要拿捏好时机和反应策略。当孩子有动作、手势或声音等反应时,要立即回应,稍满足他的需求。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最佳能力和情境调整期望,避免过高要求导致孩子失去耐性。如果第一次等待孩子仍无反应,可以给予一些提示或协助,然后逐渐减少协助,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