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眼睛吗?

  • 主页 /
  • 康复服务 /
  • 康复服务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眼睛吗?

来源:康复处 作者: 周雷

1.什么是视力残疾?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即使经过药物、手术治疗及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双眼中的好眼最佳矫正视力(戴适当的眼镜后的视力)小于0.3,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以致难以用平常方式从事普通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视力残疾包括低视力和盲。

2.低视力和盲的标准是什么?

 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0.3为低视力,<0.05~无光感为盲。

3.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我国导致视力残疾的前五位眼病是白内障、视网膜色素膜病、角膜病、屈光不正和青光眼。但儿童与老年人视力残疾的发病原因和发病率相差很大。儿童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眼病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其次是屈光不正、弱视、白内障、角膜病、视网膜色素膜变性、眼外伤等;老年人致盲及低视力的眼病主要是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怎样?

先天性白内障如早期做白内障手术(1岁以内),术后做光学矫正并弱视治疗,视力恢复会较好甚至脱残。对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目前白内障手术已相当成熟,择期手术即可恢复视力。

5.哪些遗传性或先天眼病可以致盲?

可以致盲的先天性及遗传性眼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遗传性角膜变性等。 
6.为什么说青光眼容易致盲?
青光眼是因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对青光眼致盲的预防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为症状隐匿,青光眼常被形容为“光明的偷窃者”。 

7.为什么要筛查青光眼?

多数青光眼患者是在急性发作时或疾病的晚期才被发现,极易致残。因此,对青光眼的高风险人群(年龄>40岁、有家族史、长期使用激素、经常不明原因眼胀眼疲劳、有糖尿病、高度近视或远视)进行排查至关重要,为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该病是终生性疾病,不能治愈,但如果早期控制则有望终生保持良好的视功能。

8.怎样避免眼外伤致残?

眼外伤是机械性(钝挫伤、穿通伤、眼内异物)、物理性(热、低温、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性伤害引起的,这些因素会导致眼睛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大多数眼外伤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要加强防治眼外伤的宣教,要对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体育运动中能造成眼外伤的危险因素进行防范。如电焊时要戴防护眼镜、帽盔或防护盾;禁止斗殴、乱射弹弓、乱投石子、乱放烟花爆竹;尽量不要让儿童玩弄锐利的玩具或接触危险物品。

9.怎样预防弱视致残?

弱视的最新定义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者的视力(不同年龄视力参考值下限:3岁以下儿童0.5;4至5岁0.6;6至7岁0.7),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以上。弱视治疗越早越好,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并且要个性化,强调戴眼镜、精细作业锻炼患眼,合理适当抑制健眼;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弱视的程度、年龄等来制订。

10.糖尿病也会致盲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严重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病情发展快慢与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全身其他病变,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晚期严重损害视力以至失明,因此及时防治十分重要。

11.如何自己发觉视力障碍?

看东西模糊不清,看远处的物体困难;观察事物细节或阅读小字有困难;对眩光的敏感性增强,怕强光;看东西时需要更多光线,否则看不清楚;在做费眼的事情时兴趣短暂或易头疼及疲劳;主要借助触摸或听觉来辨识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