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乡土灌云,岗岭之上的残疾人自强模范黄学仁
- 主页 /
- 人物风采 /
- 人物风采
爱在乡土灌云,岗岭之上的残疾人自强模范黄学仁
走访灌云县西部岗岭之上的残疾人黄学仁,了解他23年来,用其精湛的手艺和踏实的态度,扎根农村,贴近农业,服务农民,自强、自力的创业奋斗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同样可以留下残疾人群体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4年,黄学仁出生在灌云县南岗镇岗北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灌云岗岭人。他幼年因患小儿麻痹症,后被残联评为肢体四级残疾,身体上的障碍让他年少时经历了很多健全人的没有的心酸和困难。为了让他能够不被社会淘汰,学一门手艺,找个活干,十几岁,他的父亲就带他跟别人学习维修播种机。也许是一种天赋,也许是早熟,也许是作为残疾人自尊心倔强,黄学仁在播种机维修方面非常刻苦,技艺节节攀升,在播种机维修与制作方面愈加在行。
“我腿不好,必须要靠一门手艺养活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子女增加负担。”黄学仁说,他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要凭自己的双手挣钱,不靠人、不求人。既然走上机械维修这条路,就坚定地走下去。机械维修是一门手艺活,靠的不是蛮力,而是脑子,需要不断磨砺技艺,脚踏实地,长期积累,容不得半点偷懒耍滑。学徒时期,当别人都在打牌、搓麻,黄学仁把时间全部用在了钻研技巧上。别人下一分力,他下十分功。刻苦钻研与天赋结合起来,黄学仁在播种机维修方面颇有心得。
1996年,黄学仁曾跟着一位老板到西班牙考察学习,当时有一台机器坏了,众人都束手无策。黄学仁一针见血地指出是电路板的问题,众人不信,尝试了旧方法依然无解,于是就按照他的思路查修电路板,果然很快就修好了。老板很吃惊,没想到他还会跨专业的东西,于是想要重金聘请到其公司,被他拒绝了。回忆起这件事,黄学仁说:“我当时就觉得,手艺很重要,有手艺才专业,人就能立起来,到哪里都能吃上饭。”凭借着这股志气和硬气,一个残疾人,硬是在播种机行业闯出了名堂。
2000年,黄学仁开始创业,创办灌云县久航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进入播种机行当,而这一干就是23年。
“当时的启动资金只有2000元,还是向别人借的,想要申请贷款,但资历不够,申请不到,只能东凑凑西借借,”黄学仁回忆道,“第一年才做了10台机器,300元一台,效果非常好,玉米苗出苔的时候,无一人退款,可见质量完全没有问题,也完全契合本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
就这样,创业之路在摸索中正式起步。黄学仁的久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做生意,信用是第一位的,服务尤其重要,一定要保证服务,卖出去的每一台设备,我们都要管到底,维修也要跟得上,所以我们不去铺大摊子,追求长久、可持续。”的理念下快速地成长。凭借着一股老黄牛一样的蛮力和冲劲,专注于播种机市场,一眨眼,黄学仁创办的灌云县久航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开了23年。23年,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他的播种机早已辐射整个淮北大地。并且年产量年年攀升,从2000年的10台到2003年的900台,再到2018年的3000多台,如今,产品广销苏南、安徽、浙江、湖南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柬埔寨,小小的播种机,在岗岭续写传奇。随着生产规模得到不断扩大,企业利润不断提高,黄学仁的个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当地、或全县残疾人群体以及灌云农机界都是小有名气。
黄学仁身为一名残疾人,没有抱怨社会,早早就树立了坚强的生活信念,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奋斗、拼搏、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家人带来幸福,为残疾人朋友做出了榜样,为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为此,早在2016年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日子还在继续,黄学仁的传奇和故事还在上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在残联和地方政府的关怀下,黄学仁的创业之路会越来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