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22年助残典型事迹】 丁海林:推开窗 共享阳光

  • 主页 /
  • 人物风采 /
  • 人物风采

【连云港市2022年助残典型事迹】 丁海林:推开窗 共享阳光

来源:市残联办公室 作者:市残联办公室

丁海林,出生于1972年,江苏灌南人。她生长在一个农村家庭,很小的时候就从父辈那里学会了要吃苦耐劳。虽然家里过的比较艰苦,但是邻里之间总能互帮互助,彼此扶持,哪家做点什么好吃的总会想着送点给邻居家,哪家农活干不过来,闲着的人也总能去帮忙,这些事情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品质,这些品质也成为了她人生的座右铭,感化激励着她,让她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1982年她开始了学习的生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她深知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打小她就刻苦学习,认真地记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会老师教的每一点知识,领悟老师教的每一个道理。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她还热爱劳动,在各项劳动中处处争先,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表现。她的学习态度和处事风格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认同,小学期间她一直是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好班长。1990年她在灌南县中学完成了初中段的学习,在这期间她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3年内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称号。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读完初中后她没能上高中,进入了泗阳纺织技校学习技术,随后取得中专学历,进入灌南县纱厂工作。



参加工作以后,她原本以为可以开启她的幸福人生,但企业改制让她在2004年成为了下岗职工,那个时候她一下子失去了方向,不知道人生的路应该如何走,反正不能坐吃山空,出去闯一闯吧,于是她到南京打工,打工两年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她回到老家开始创业,先后开办了美容美发店、康复理疗工作室、人防酒店,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工作之余她通过自学考取了会计证和康复师证,她心里告诉自己要加倍努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



在经营几个店的时候,她无意间发现还有很多下岗职工没有工作,只能靠做些散工补贴家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看到他们的处境她仿佛看到了04年的自己,于是她积极地去了解身边的一些下岗职工的信息,主动与他们联系,让他们到她的店里工作。与此同时,她发现周边有几位残疾人仍然具备劳动能力,如果有稳定的收入,这将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于是她又将周边的几位残疾人招入店中,这样她所经营的几家店解决了十几名下岗职工和五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2010年她所经营的酒店拆迁,虽然获得了一笔拆迁款,但是她的店无法正常运营了,她的几十名工人也将面临失业。当时家里人劝她,给大伙每人多发点工资,散了吧。可当她看到他们信任和期待的眼神,她实在于心不忍,经过深思熟虑,她做出了决定,拿出拆迁款投资,继续干,绝不能让跟着她的兄弟姐妹们失去工作。于是她和几位同学联系,一起开办了洗衣厂,让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继续跟着她干,哪怕不赚钱,她也要坚持下去。厂子开办以后,由于经营得当,她们的业务范围迅速扩大,洗衣的业务已辐射到周边四县。社会上也流传起一种声音,说办厂的丁老板是好人,专门招困难的人,而且对残疾人特别照顾,于是找她就业的残疾人越来越多,刚开始她还能收一些,后来用工饱和又考虑到厂子是合伙的因素,只能婉拒一些残疾人的求职需求。那段时间,她的内心是很煎熬的,总感觉大家这么信任她,可她却能力有限,无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总觉得对他们有所亏欠。

后来,她在大街上的一次偶遇,让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有一天在街上,她看到几名残疾人在街上卖唱乞讨,大部分都是下肢瘫痪,十分可怜。她走到一位老奶奶跟前,得知她姓宋,附近一起乞讨的残疾人都是她的家人,宋奶奶一家共有七名残疾人!这一下就刷新她的认知,她问这么多残疾人在一起怎么生活啊?宋奶奶无奈地和她:“能有一口吃一口呗。”她没好意思再多问,但是她能深切地体会到这家人过的有多困难!回家后的那天晚上,她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宋奶奶无奈的口气,失落的眼神,她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想着是否能通过什么办法帮帮这个家庭。如果她去送点钱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她给他们安排工作吧,洗衣厂现在又不缺人。她突然想到之前有个朋友跟她提过圆珠笔代加工的项目,制作圆珠笔的操作十分简单,就是把笔的各个配件组装起来,只要头脑清醒手能正常活动就行,这个项目不就正好适合残疾人吗?第二天一早,她就和这位朋友联系,准备把这个项目干起来。谈的很顺利,她拿出十几万元投资办起圆珠笔代加工厂,随后主动和找过她的残疾人还有宋奶奶一家联系,让他们来到厂里工作。有了工作之后,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增添了许多!有些平时孤僻少言的人也一下子开朗了起来,似乎在这个厂里找到了自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她也突然发现,她做的这件事它的意义可能不仅是增加残疾人收入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与阳光。第一次给他们发工资的时候,她印象特别深刻,那天刚进入厂房就能从大家的表情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与期待,当她把红彤彤的现金递到他们的手里时,很多人却又哭了,他们一边抹着眼泪,嘴里一边说:“丁总是个大善人!感谢丁总啊!感谢活菩萨啊!”那一刻,她也哭了,她在心中暗下决定,她一定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随后,她逐步地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得到工作,帮助的残疾人达到了上百人!虽然厂里的利润很低,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但帮助这群弱势群体让她感受到了被社会需要的存在感,看到残疾人们幸福的笑容,她充满动力,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在经营圆珠笔厂的过程中,她又发现单单解决他们的就业还不够,她还应该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于是,她在2018年创办了灌南县镇郊社区阳光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全托服务。残疾人之家设有宿舍、食堂、康复理疗室、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等区域。早上,大家一起起床做早操吃早饭,随后到工厂工作。中午,会为大家制作营养均衡的午餐,餐后午休,下午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的残疾人还能享受到定期的康复按摩。到这里的残疾人都感觉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都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有一个叫丁威的小伙子早年由于脑部手术落下残疾,他在残疾人之家特别开朗,整天乐呵呵的,他自己在晚上还主动去附近的广场上摆摊卖水,他总觉得自己能做的更棒。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的幸福生活,他玩起了抖音直播,在抖音上和抖友们唱歌互动,收获了不少粉丝。许多会操作手机的残疾人在丁威的带动下,也都开始尝试打开心扉,一起开通直播,分享幸福生活。



她的一系列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同时也引起了残联领导的重视,在残联的支持下,她又开办了灌南县残疾人托养中心,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托养服务。与此同时,残疾人辅助就业服务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一些居家的残疾人,她们主动把工作送上门,她们会把圆珠笔的配件分发下去,由残疾人在家组装,组装完成好分发工资统一收回,这项服务现在已经带动全县残疾就业人员近500人。对于县内一些不能参与劳动的重度残疾人,她们通过上门服务给他们送上温暖,通过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擦拭身体、洗浴理发、心理疏导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一路走来,她觉得自己做的事非常的有意义。残疾人除了身体上的障碍,其他方面和她们是一样的,他们需要被关心,需要被爱,需要活的有价值,但是因为自卑他们往往会关上心中的那扇窗,而她们就应该鼓励他们自强、自立、自信,帮他们打开那扇窗,和他们一起感受社会发展的温暖阳光。她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未来她会继续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积极听取残疾人的诉求,从生活品质、生命价值、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出发,让残疾人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版块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