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农家女李素珍的励志圆梦路
- 主页 /
- 人物风采 /
- 人物风采
残疾农家女李素珍的励志圆梦路
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三间中老年服装专卖店
——残疾农家女李素珍的励志圆梦路
“大姨,衣服给您包好了,您拿好,需要什么(衣服)下次尽管再来咯。”在东海县城牛山路边的素珍中老年专卖店里,店主人李素珍热情地把一位老年妇女送到店门外。
春节期间,店里各种款式、色彩的皮草、羽绒服等棉衣棉服都打折降价,每件衣服都贴上了醒目的红纸帖、标注了最低价。物美价廉,店里的顾客进进出出,李素珍和她的2个店员,各自忙着招呼客人。
李素珍今年47岁,出生在东海县石湖乡尤庄村,父亲老实勤快,母亲肢体重度残疾,姐妹三人,李素珍排行第二。幼时意外事故造成左腿残疾,因家庭贫困只上过2年学。辍学后,跟着父亲种菜、养鸡打下手。十二三岁的春天,她就独自把父亲育出的辣椒苗、茄子苗、葱秧……用筐带到周边村的集市卖。一个集市一天虽然只有三五元的收入,却让李素珍的内心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长大了,能赚钱养家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赶集卖菜的生意虽然很小,却锻炼了她日后做大买卖的理念。
姐姐出嫁以后,父母帮她物色了一个外地的上门女婿,随着三个孩子的出生,家里的生活状况日渐窘迫。1998年秋,由于母亲身体不好,治病等原因,家里欠债8000多元。李素珍和丈夫投奔上海打工的姐姐,做起了贩卖青菜、水果的小本生意。每天深夜2:00就起床骑自行车去批发市场,然后驮着满满一自行车蔬菜、水果,到上海七浦路售卖。
初到上海,一无所有。
李素珍每天中午只吃一碗白米饭,好心的打菜阿姨,很心疼这个吃苦耐劳的苏北残疾姑娘,常会在她的米饭碗里,添一两勺荤菜汁。
上海10年,李素珍每天在七浦路上奔波忙碌,不仅还清了欠债,手里还有盈余。她从贩卖蔬菜、水果到卖小食品,又发展到鞋帽批发零售,一步一个台阶,扩大她的生意范围,提升她的生意档次。
生活稍有起色,一生操劳的父亲不幸去世。祸不单行,2010年11月,腿有残疾的母亲突发脑血栓,留下偏瘫后遗症,卧床不起。李素珍和丈夫结束了上海的一切生意,匆匆回到故乡照顾母亲。
母亲年老多病,孩子幼小懵懂。为了就能把母亲和孩子都带在身边,不再像以往那样长途奔波,两地牵挂。李素珍和丈夫经过多次考察,选中了县城商业繁华路段的牛山路边的一间房子,决定专做中老年服装生意。李素珍把她在上海带来的积蓄5万元拿出来,用4.5万元租下了一间店面,余下的5000元把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向亲戚又借了2万元进货款,亲自到上海七浦路进货。
2011年10月,“素珍中老年服装”专卖店开门营业了。开业当天,两位阿姨在她的店里每人买了3件很满意的服装!这,很让李素珍感动,也很受启发:上海的服装款式好、布料好、做工好,外加自己的销售价格又便宜,服务态度好,很快就赢得众多顾客的口碑。为了满足中高端客户的需求,她独自到武汉、北京、常熟去进货。腿脚不便的她,有一次在武汉进货,拖着一大包沉重的货物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挪到站台,却被告知:晚点了,火车开走了!
即便如此,李素珍觉得这点苦比在上海创业初期,租住在一块雨布搭在人家屋山头的日子容易多了,顶多就是几个小时的苦,很快就会过去。真诚和汗水,迎来一批批的回头客,生意红红火火。
开专卖店的第三年,李素珍花22万元转租了隔壁的一间房子。彼时,县城服装行业关店改行的较多。看着她拿着血汗钱转租店面,附近一个女老板非常不解地自语道:“这个腿不好的女人,是不是脑子也不好了?”
“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诚信、实在。货真价实,薄利多销,客户满意,自己赚钱。”李素珍的生意经,简单实在。因此,她家的生意一直都很红火。2017年,她又扩充一间店面,服装品类达60多种,高、中档面料、材质服装占总服装量的三分之二多。自己忙不过来,就找2个有就业愿望的姑娘来帮忙,顺便帮她们就近就业。
“在县城买了房子,母亲和孩子都在身边,守着自己的店面,不管赚多赚少,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经历过生活之苦,创业之难的李素珍,对幸福的理解朴实而又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