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六次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残疾人之家推荐对象的公示
- 主页 /
- 通知公告 /
- 通知公告
关于第六次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残疾人之家推荐对象的公示
关于第六次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残疾人之家推荐对象的公示
根据《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第六次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等评选表彰表扬工作的通知》(苏残工委〔2020〕1号)文件要求,现将正式推荐的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全省助残先进个人和残疾人之家向社会进行公示。
一、公示日期
2020年6月15日至2020 年6月19日(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的拟表彰对象有不同意见,可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向连云港市政府残工委秘书处或连云港市残联反映情况(信函以到达日期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
二、公示联系方式
连云港市政府残工委秘书处 联系电话:85850139
连云港市残联 联系电话:85850155
电子邮箱:1475541668@qq.com
传真:85850167
通讯地址:海州区绿园路98号
三、公示对象
先进表彰 | 评选条件 | 推荐名单 | 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 |
全省助残先进集体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带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支持残疾人工作,2015年以来,坚持开展助残活动,助残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形成长效助残机制,受到社会和残疾人普遍好评。 | 1.赣榆区孤残救助协会 2.海州区爱福德自闭症家庭支持服务中心 3.连云港市税务局社保非税科
| 赣榆区孤残救助协会是港城首家民间慈善组织,致力于济孤助残。2019年,协会整合善款20余万元,精准济助156名身边困境孤残孩子(其中残疾孩子65名),为每家转交爱心款不少于500元善款,平均1.8天济助一名困境孩子,先后组织百余名脑瘫儿童开展硬地滚球比赛、参观潜园、国庆春节联欢会等活动十余次。2019年,协会获得了“连云港市十佳网络爱心公益项目”等市级以上表彰四次,公益项目参加全省志愿交流大会,是赣榆唯一获评全省残疾人爱心基金会发起99公益募捐项目。2019年4月,协会相关爱的事迹在央视《朝间新闻》播出。11月,在《群众》杂志以2300余字刊发,11月8日,协会入选省网信办在全省开展“中国好网民、江苏榜样”评选活动,是我省唯一一家慈善组织入选单位,2019年12月,协会济孤助残事迹以3800多字在学习强国刊发。 海州区爱福德自闭症家庭支持服务中心是连云港市海州区民政局注册的社会组织机构,于2015年7月3日成立。机构拥有跨学科的专业团队,是一支集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自2015年机构成立以来,爱福德团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时刻不忘记宣传政府政策,关注与关爱弱势特殊群体,支持残疾人工作,以综合性专业服务为原则,以调动社会资源为特色,力求搭建社会全方位支持的综合性平台。爱福德团队成员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出“康复自闭患儿先康复家长”、“家庭成员关系是一切康复的药引子”、“人类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创新理念;立足本专业,多种艺术形式并行,综合素质共进,得到患儿与家长们的高度认可,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中心开展过与正在实施中的项目有:2015年连云港市首届公益创投项目《点亮星空—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生活适应力》已通过审核并结项;2016连云港市第二届公益创投项目《传递关爱,共建家园——提升残疾人社会生活适应力》已通过审核并结项;2017、2018年连云港市第三届、第四届公益创投《点亮“星”空——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能力》已通过审核并结项;2018年海州区残联《重残居家托养》项目已通过审核并结项; 2019年海州区残联《守护心灵——关爱残疾儿童心理问题》项目已通过审核并结项;2019年《爱在足球——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能力》项目正在实施中。2019年3月爱福德融合幼儿园实验班成立并开始开展工作。如何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入校园,是家长的痛点、政府的关注点。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做为已任。通过中心社工师们不懈的努力,多方链接资源,终于在公立幼儿园成立了融合教育实验班,为自闭症儿童能正常入园入学(而不是象某些大学生一样毕业了就失业了)提供了保障。 连云港市税务局社保非税科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发扬助残扶残精神,坚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助残工作齐头并进,在税务系统内外广泛营造关爱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和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为抓手,夯实扶残助残基础,2015年以来全市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21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为支持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市税务局社保非税科坚持征管与服务同步发力,不断优化缴费服务,凝心聚力树好扶残助残形象。利用“税收宣传月”、“全国助残日”、减税降费宣传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协助市残联开展扶残助残宣传工作,树立了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打造了高效便捷的征收服务体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
残疾人之家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带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严格执行《残疾人保障法》等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开展助残公益活动,直接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社会参与等需求,受到残疾人广泛信赖。 | 1.灌南县新集镇残疾人之家 2.海州区幸福路街道江化社区残疾人之家 3.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
| 灌南县新集镇残疾人之家:新集镇总人口7.8万人,辖26个村,1个居委会,全镇持证残疾人1668人,其中:精神、视力、肢体、智力一二级重度残疾人829人。该镇于2013年8月份在原新集乡敬老院内成立残疾人托养所。2016年8月份更名为“残疾人之家”,按省定的“七有”标准改建完成,2017年进行提档升级。现有生活、办公等用房42间,辅助性就业车间3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入住残疾人18人,日间照料7人,现有工作人员5人。有宿舍、食堂、餐厅、洗衣房、浴室、技能室、康复室、娱乐室、会议室、辅具适配中心等服务设施。2019年上半年新建了文化长廊和篮球场。镇残联设在“残疾人之家”,同时也是全镇残疾人服务中心,残联日常工作开展、托养服务、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辅具适配、康复服务等方面运营情况良好。入住残疾人25人(主要为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现在已入住的残疾人大多数不想再回家。院内有蔬菜种植、农作物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农疗基地;有羊毛衫剪线头和酒店用品包装、圆珠笔组装等训练场地,残疾人月收入几十元。 海州区幸福路街道江化社区残疾人之家:自2014年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省优秀“残疾人之家”、连云港市扶残助残十佳爱心社区(村)等荣誉。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组织领导,构建残疾人居家照料体系。以区域化大党建为抓手,以新兴领域党建为突破口,实施红色引擎,携手助残,将各类党组织融入社区服务残疾人管理,与残疾人之家党支部联合开展入户走访、听取意见、携手助残等活动,切实加强了社区与残疾人及其监护人和各类党组织的联系,并与重点帮扶对象结成一帮一、多帮一的帮扶对子、帮扶小组。辅助就业,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给自足。针对残疾人无工作、无收入、无玩伴的“三无”情况,社区残疾人之家先后与多家酒店用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对残疾人提供辅助性手工技能培训。目前残疾人之家共为残疾人提供一次性餐具、餐巾纸盒组装、柳编筐等5个就业项目,让31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每月增加捌佰元的收入。人文关怀,丰富残疾人文体活动。持续性开展“五个一”温馨关怀活动,使残疾人体会到的人情暖意。截止日前,拨打温情电话425个,上门探望达52人次,开展文体活动26余次,健康体检4次,助餐服务达到1100多人次。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中心自确定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以来,康复训练全市残疾儿童千人以上,康复效果显著达92%,成功入学300余例,家庭环境改造100余次,帮助孩子们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回归社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儿童康复中心积极响应市残联号召,在延期开训的同时为全市229名残疾儿童和458名家长搭建免费的康复训练“空中课堂”,让全市残疾儿童真正做到“停课不停训”、“离机构不离老师”。参与市残联支援湖北黄石残联活动,为黄石市401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空中课堂”,遇到复杂的患儿案例,闫冬梅主任亲自组织联合视频会诊,开展远程功能评估,针对儿童个性化问题,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一人一案,精准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
全省助残 先进个人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带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长期关心、帮助残疾人,2015年以来,坚持扶残助残,热心为残疾人服务,采取各种形式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取得显著成绩的社会各界人士。 | 1.夏维付 2.胥 伟 3.刘爱东
| 夏维付 ,男,汉族,中共党员,灌云县富伊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维付作为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13年来他为残疾人事业资助六十多万元,帮助40多个残疾人家庭,惠及1000多名残障人员,多次获得市、县级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连云港市十佳爱心人士、港城叶欣仁、红十字先进个人等称号。他是当地特殊教育学校的常客,通过学校老师、家长资助多名孩子,不求回报,不问姓名,默默培养孩子的成长,他让一个个因残致贫、返贫的家庭看到了未来。他让家乡1000余位残疾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当地人把他称为“活菩萨”,一有困难第一时间便找到了夏维付,他成了很多残障人员坚持生活的信念。在以行动感染家人获得认可后,赢得了身边朋友的支持和跟随,在当地激扬起一股股慈善助残的好风尚,并利用自身优势谋划成立助残基金,带动鼓舞更多人参与助残事业。 胥伟,男,汉族,中共党员,灌南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不驻会),国家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 胥伟200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道桥专业,2002年在工作期间突患骨癌,2003年以四次化疗和截去右腿的巨大代价战胜癌魔。然而苦难并没有将他击垮,短暂休养后,2004年他就开始创业之路,他利用自身所学,克服身体不便,从建材入手,由点滴做起,十余年苦心经营,终于找回自我并积累了一定财富。如今他满怀感恩之心,倾力助残。他耗费大量精力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帮助、争取合法权益;他生活俭朴,却在国家遇到地震、洪灾或残疾人遇到困难时每每慷慨解囊;他结对帮扶重残家庭,资助三名残疾人子女求学。 近年来他还担任了多项社会职务,如中国肢残人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无障碍督导员、连云港市党代表、灌南县政协委员、灌南县残联副理事长(不驻会)、灌南县田楼镇长茂村名誉书记等。曾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国务院表彰)、中国肢协优秀委员、省自强模范、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共产党员、市道德模范、市扶残助残十佳爱心人士、感动灌南十大人物等多项荣誉。作为一名残疾青年,胥伟同志排除万难,艰苦创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始终牵挂残疾人兄弟姐妹,用独腿和双拐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谱写了一曲助残之歌。 刘爱东,男,汉族,连云港市聋人协会会长。1983年11月出生,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韩李村人,听力四级残疾,市聋人协会副主席,市红旗义工爱心之家理事长。刘爱东长期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开展多项扶残助残爱心助残活动。2016年的《快乐接力车》项目帮扶了包括80多位特殊儿童等在内的700位残疾人;2018年的《让世界听他们的声音》项目帮扶了100多位残疾儿童;2019年会同连云港海大职业培训学校为全市聋哑残疾人、肢体残疾人开办了残疾人免费学习手艺技能培训班、线上手工编织班,目前已有80多名残疾人完成培训结业,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多年来累计捐款达10多万元。 |